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专访|编剧及监制秦溱:经典叙事模式下的《钟馗捉妖记》 风格气质多元杂糅

2018-08-23 整理编辑:热点文娱网

近日,在爱奇艺热播的古装奇幻剧《钟馗捉妖记》迎来了收官。该剧自开播以来,播放量一路稳步攀升,虽没有流量大咖级演员,制作上也没有超级IP剧规模,但《钟馗捉妖记》作为极少 ​

近日,在爱奇艺热播的古装奇幻剧《钟馗捉妖记》迎来了收官。该剧自开播以来,播放量一路稳步攀升,虽没有流量大咖级演员,制作上也没有超级IP剧规模,但《钟馗捉妖记》作为极少见的原创剧目,定位也是极少见的男性向,依然凭借着它的多元风格特质获得了近十五亿的播放量。
在编剧秦溱笔下,钟馗题材的奇幻影视作品初次呈现在大众眼前,是三年前一部电影《钟馗伏魔》,不光近年来首次将中国神话体系中的钟馗作为主角呈现在观众面前,更是为大家呈现出了他内心庞大人神妖魔几界设定的冰山一角。碍于电影的容量,这庞大的世界观并未充分展示,因此秦溱用三年时间打磨出奇幻剧《钟馗捉妖记》的剧本,以求把他心中的神话体系和少年心性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展现新鲜神话体系  借鉴经典破而后立
一直以来,中国的神话体系都是混乱的,不同于基督教的一神崇拜,道教的多神体系,还包含了印度佛教体系,这让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丰富而庞杂。在这样一个受众并不深入了解的体系下,钟馗的故事就显得丰富而有挑战性。不同于《西游记》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这样妇孺皆知、细节满满的神话故事,钟馗在人们稀薄的记忆里只有撞榜和嫁妹两个故事可寻。而大部分人对钟馗的印象还是络腮胡、一脸凶狠、会被人贴在门上的模糊形象,这就给了编剧很大的创作空间。而秦溱正是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体系下创造和完善他内心的万千世界。
很多观众表示,《钟馗捉妖记》里能看到《仙剑奇侠传》的影子,对于借鉴《仙剑》的说法秦溱并不认同。他认为若论灵感来源,《鹿鼎记》、《倚天屠龙记》、《海贼王》、《火影忍者》、《雪国列车》等作品给他带来的更多,而若论文学灯塔,金庸、王朔甚至马尔克斯的影响对他更多。《仙剑》系列固然经典,但随着时间流逝和题材不断变革创新,创作者简单重复经典只会裹足不前。

秦溱表示,“如果像那些玄幻修仙网文一样,复制粘贴各种套路,让主角以不同名字、换个门派、再换套武功法术的名字,就只是重复相同的升级打怪故事,这就是创作者的堕落。如果《钟馗捉妖记》再去重复多年前《天师钟馗》一样的主角和小伙伴的捉妖历险,现在观众也未必会喜欢。不破不立,我想在传统经典叙事基础上,去做新时代的神话风格和少年人的真切成长,这里面包含了更新鲜的世界观,以及少年钟馗所特有的独特表达。很多网文并没有触及实质,真正的少年心性应该是在经历黑暗、磨砺后依然保持的善良、无邪,是弥足珍贵的一种飞扬姿态,让观众从作品里尽可能去感受创作者对自由、突破、叛逆的信念。这才是我想要的。”还好,《钟馗捉妖记》最后的收视播放情况也表明,秦溱这次尝试是成功的

反套路剧情不惧吐槽  观演关系需良性发展
剧里,纯真善良的人魔混血穆天然一路调皮耍闹,用赤子之心面对人生重重艰难。秦溱的初衷是想让穆天然不同于在普世规则中通过修正与妥协变强大的那种人物,他想让这个钟馗经历千万次艰难险阻,却依然能坚持自己的本真。“不管世道如何艰难、不管多么寡不敌众、不管别人躲得多远,永远坚持善良、绝不妥协、不与任何人沆瀣一气,这才是真正具备少年成长模式的精髓所在。”
这种核心创作理念,与目前很多大IP玄幻修仙网文里的套路迥异,而正因为秦溱没有去刻意塑造一个无往而不利的杰克苏男主角大英雄,在主流的迅速升级打怪、快速发糖缠绵的观众期待里,这种人物设置自然引发很多年轻观众的吐槽,认为穆天然从头到尾没有成长。对于这种反常规设置被观众误解,秦溱表示相当遗憾,简简单单的代入感和对剧情的yy爽感,是他一开始就不想追求的。虽然以自己观点解读作品是每一个观众的权利,但他很希望观众能跳出被市场培养的已然惰性的观剧习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都会对这个很多从业者都在不断妥协的影视市场产生影响。

虽然秦溱也深知他的想法多少有点堂吉诃德,但他还是认为观众和创作者应该是互动的关系:如果创作者一味迎合观众喜好、创作因循守旧、不断重复的作品,那是行业的退步;而观众只是一味的惰性不思考,也终会使得创作者缺乏激励、难以突破自己,就做不出更独特的作品。
《钟馗捉妖记》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反套路的创新,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奇幻题材。“奇幻剧在时间和时空上有着无限空间,人物可以活上百年,外貌和经历都可以有很大变化,这样产生的人物会有更多可能性,剧情上也会有更多杂揉的元素。”另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坚持贯彻这样的创作初衷,秦溱作为该剧的编剧及监制,在剧本之外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考量、把控、改变了多方面因素,包括画面呈现、表演风格、故事节奏感、特效制作呈现等。
从该剧的文本、市场组合到最终呈现的各种创作层面,秦溱在市场夹缝中并不随波逐流、做到了重重桎梏下的坚持,虽然这种坚持并没有换来最普遍商业意义上的效果,也就是俗话说的爆款,但在如今根据观众选择喜好套路来指引创作的影视大环境下,当然是难能可贵的。

制作风格应求新求变  情怀要靠劳心劳神去贯彻
    就如同片尾两支主题曲风格的不同,秦溱希望在《钟馗捉妖记》的很多环节里,都向观众展现出更多元化更充斥趣味的内容。其中之一当然是快乐顽皮的气质,由秦溱作词阿兰演唱的《转念》,就体现出穆天然和小伙伴们的少年天性。与之相对的,则是霍尊具有东方古典气质的《不送贴》。两首片尾曲,一边,是顽皮少年的野蛮生长,没心没肺、自娱自乐、纵横天下,另一边,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无法逃避的分崩离析,依然充斥情感的斑驳、阴谋的碰撞、挣扎的代价。
秦溱希望这些设计可以展示出这部戏的风格特质并不单一,完全不同于观众预期内的飞来飞去、休闲种田、卿卿我我的情节,他更希望呈现出一个有影射、有历史、有结构、有趣味、有现代性的《钟馗捉妖记》。因为这部剧最终,还是要说少年的命运,以及少年人无论在奇幻、古装还是民国、现代的环境里,都应该具备的成长关照和情怀执念。
作为一个有底线有标准有情怀的创作者,秦溱在《钟馗捉妖记》的制作过程中,力求让每个环节都坚持做到市场允许范围内的最好,这从该剧的特效水准、歌曲选择和片头片尾都可以看出一二来。就像制作并实现一个有风格有气质的片头,不仅要无数次确认概念设计,还要将理念和元素贯穿每一帧画面,同时必须考虑到特效的实施水准,以及要兼顾所呈现画面风格的协调统一,这些都是监制秦溱花费大量时间带领团队去摸索和尝试出来的。
 
花式彩蛋致敬经典  开放式结局引畅想
《钟馗捉妖记》播放已经完结,可它的开放式结局引发的畅想却不会结束。很多人本以为是一个悲情无奈、主人公无法相聚的结局,可最后,却回到了一个孩童的一场梦中,一个奇幻剧的结尾,却居然是一个黑白、平民、温情、世俗化的小山村。那么观众期待的剧情到底是在一个孩童梦里发生的?还是神仙钟馗的记忆丧失带来的时空混乱?或者干脆是平行宇宙的双重人物?真真假假如雾里看花。对于这种结局“皮一下”的处理,秦溱的灵感或许来自他创作源头的王朔和周星驰,王朔作品里永远反叛戏谑时代的少年感,对秦溱来说是一种精神指引。而周星驰开创的无厘头烂漫消解的表达方式,则影响了很多七零后创作者。

秦溱在《钟馗捉妖记》最后,用这种庄周梦蝶的方法去处理结局,目的是想摒弃简单直白的结果,用想象的无限性放大这部剧的故事效果,引观众不断去重新思考结尾的意义,追溯推向这部剧真正的创作理念。这也展现出秦溱作为创作者的开放态度,对作品也好,对观众评价也罢,保持开放才能走向创新。“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才是少年人应该具备的精神。在无处逃脱的困境里,敢于大闹天宫,不怕付出成长的脆弱和代价,去突破整个世界的罪与罚,虽千万人吾往矣,死也要让黑暗王国生出一线光明,这不光是剧中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也是一个创作者应该有的追求。”秦溱对《钟馗捉妖记》收官之际的整体反响,也是这种义无反顾的态度。
而自开播以来,对于《钟馗捉妖记》收到的各种评价,秦溱已经在正片的剧情结尾彩蛋之前予以了展现和回应,他的看法是在这个新媒体营造的碎片时代里,虽然很多弹幕增强了互动性,但有见地的评价少之又少,流行的观看效果只是带来短平快的观众反馈,但同时也抹杀了对一个作品更深入的思考可能。《钟馗捉妖记》最终的播出效果让秦溱一方面收获了互动而来的创作感受,另一方面,他更加坚持要创作出在符合市场和观众趣味下,追求独特表达和风格气质、不惧多元杂揉的作品。

大家都在看

相关内容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prev next
Copyright &copr; 2017 热点文娱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7015146号 技术支持:今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