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夏天,《我不是药神》横空出世。而在此之前,没有人会想到,宁浩徐峥联手青年导演文牧野的作品,会以如此石破天惊的姿态,收获惊叹与感动。
截至2018年12月29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突破600亿,而这其中5.2%的票房,就来自《我不是药神》,使其成为内地电影票房年度前三。上映半年来,《我不是药神》在包括蒙特利尔电影节、长春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国际国内各大电影节上收获颇丰,斩获最佳剧本奖、最佳男主角奖等重量级奖项。宁浩、文牧野、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等主创也闪耀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它似乎以一种饱满而悲悯的生命力量,凝聚着人性光芒、电影尊严、社会图景。从7月5日《我不是药神》正式上映算起,近半年的时间里,有太多东西值得纪念。
“治愈急功近利的药”
早在一年前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我不是药神》监制兼主演徐峥曾说:“我希望它可以变成治愈急功近利的药。”宁浩徐峥两位“双十亿级别”监制与文牧野的组合实属罕见,而大多数人依然凭借着过往的经验猜测这是一部“药囧”亦或是“疯狂的药神”;却不曾想到,这句话成为了如今电影行业的某种印证——内容驱动票房的时代正在来临。2018年,全民消费趋于理性,而中国电影市场更是在此之前就已显现出这一苗头。观众对粗制滥造的项目失去宽容,对品质过硬的作品则毫无保留。在这个信息过载、流量为王的时代,“爆款”的缔造总有特别的命数,把电影《我不是药神》用“爆款”一词来形容,似乎有些肤浅了,它真的成为了一枚良药。
《我不是药神》改编于真人真事,故事原型正是曾经轰动中国的印度药代购第一人,陆勇。但故事格局并没有陷入纯艺术电影的囹圄中,剧本久经三年打磨,直面现实又不乏克制。从故事原型的素材,到最终的剧本,文牧野联手编剧韩家女、钟伟赋予了故事更多的戏剧性和人物弧光。其中伴随着大量的类型研究,包括国内外相似题材的比对与创新。宁浩、徐峥作为监制,有着对于传统喜剧大卖类型的突破的一致追求,两人的加持,亦使得影片兼顾了原型的真实性、复杂性和影视的商业性、戏剧性。
“做有尊严的电影”
2018年是“小人物”电影爆发的一年。《一出好戏》深度剖析人性,《暴裂无声》直击社会阴暗,《无名之辈》刻画底层挣扎,而《我不是药神》更是以首部社会英雄题材电影之名,描绘着小人物成长,强调着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徐峥曾表示:“我们做了一个社会英雄的题材,是一部人物传记电影。他虽然是一个‘神’,但是以人物出来的。”正如田壮壮导演评价:“这是一个太久违的跟社会有关系的的电影。”中国电影少有触及现实,引起共鸣的作品,忽略多年之后,终于有这样的作品走出,《我不是药神》开拓性地填补着中国电影的类型空白。而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终于有了类似《熔炉》、《辩护人》这样优秀的现实题材影片,辐射出社会百态的圆周。
“拍不起长片,难道还拍不起短片吗?大多数等不到机会的人因为他一直在等。”获得最佳新导演奖的文牧野这样说到。影片上映期间,关于主创的众多讨论中被提及最多亦是精心打磨的行动力:徐峥全片130场高强度戏份;王传君为更贴近病人形象,每天跳绳8000减脂,甚至两夜不曾合眼;谭卓为了一分多钟的镜头,练习了一个多月钢管舞;“黄毛”章宇为拍好动作镜头浑身是伤…… 而即便如此,每场戏也要表演几十遍,电影耗片比远高于其他国产片。一群“好戏之人”对于品质的执着追求,以高度的敬业和专业精神,在戏里塑造了一众闪闪发光的“草根群像”。怀着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追求,他们也成就了自己的电影英雄之路,好电影、好演员的春天已经到来。
作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一部力作,《我不是药神》凭借开创中国电影类型先河的魄力,让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自豪感达到了新的高度。身为影片监制,同时也是坏猴子影业艺术总监的宁浩在采访中表示:“小时候听赵传的歌,有一句歌词是‘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我不是药神》就是一部事关生命尊严的电影。它是有力量的,有人物的,非常动人,有尊严的电影,它也做到了有尊严。”根植于中国本土,秉持着“本土、当代、趣味、创新、个性”的价值观,发掘培养有创造力的青年导演,致力于中国电影高标准工业化流程的建立。“坏猴子军团”的发展壮大,让人期待着中国电影更多的可能性。
“善待这个时代”
《我不是药神》的片名传达着一种精神:成就英雄的是每一个时代中关怀他人的芸芸众生。电影塑造的“草根”们虽然身处生命的困境,却传达出了顽强而坚韧的温暖力量,互相取暖彼此治愈。每一个尊重生命的人,本身就是“药神”。尖锐的现实题材下,带有人情温度的市井百态,充满希望和人性的力量。前半段密集喜剧元素,草根小人物嬉笑怒骂;后半段一己之力拯救他人,好像同角色一起成长,推动民生现实的改变。
影片引发的情感共鸣属于全民,来自人类对生命与尊严的无差别渴求,犀利切中观众痛点,如一剂猛药治愈现实沉疴,引发微博、豆瓣等平台刷屏甚至屠版式安利,《只要平凡》、《生如夏花》、《夜是秋月明》等电影歌曲旋律也在大街小巷流传。在《我不是药神》面前,观众的类型取向和性别特征被消解,票务平台评分高达9.7分,微博大V推荐度不分领域始终保持在100%。明星们毫不吝惜对《我不是药神》的赞誉,跨界KOL纷纷发声讨论,背后源于每一位观众社会属性的共鸣。
从2002到2018年,许多利民的重大决策不断诞生,国家在改善广大群众的医疗水平和医疗保障上前进的步伐从未中断。在影片的结尾,国家将正版药列入了医保,药品的价格有所下调,并且在今年取消进口药品的关税,慢粒白血病存活率也从02年的30%上升到目前的85%。《我不是药神》上映之际,有关部门已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影片见证医疗体制改革、记录社会进步的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让人们看到了国家保障人民医疗水平的决心和信心。
《我不是药神》所展现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焕发出了与现实交相辉映的意义。电影带来的不只是笑和泪,更留下了许多关于生命的思考。看到现实的发展历程和人道精神,在法治建设中看到人性和希望的光芒,把对时代的态度,凝聚在电影中。
“我们没有办法决定这个时代会不会善待我们,但我们要尽力地去善待这个时代。”文牧野说。